9月10日日本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实施“国有化”所引起的中日外交危机持续延烧。综合中国内外媒体报道,已有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多个中国大中城市发生反日游行。根据当前报道的情况看,这有可能是中国数年来最大规模的反日游行活动。
根据一些报道,一些地方的反日游行中有可能出现了暴行事件,例如针对日系汽车、日资工厂、日资商铺等目标的袭击事件。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则要求中方对游行活动“严密监控”,“确保不危害在华日本人和企业”。不过,目前并没有证据显示暴力是这场抗议活动的主流。来自很多地方的报道也表明,许多游行活动是和平有序的。
虽然在微博等舆论平台上,一些人士怀疑或者指责抗议背后存在政府主动鼓励纵容的因素,这一主张很难证实或证伪,不过本周末以来,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国官方已试图控制一些地方抗议中出现的打砸抢烧等行为,以避免可能的失控。
目前已有多家官方媒体发表评论,呼吁“理性爱国”,遵守法律,并对一些地方出现的打砸抢烧等行为提出告诫。《北京青年报》社评提醒“打砸抢烧不是爱国是害民”。在微博平台上,“平安北京”、“上海发布”等政府微博也呼吁不要以抗议为名进行砸车、打人等违法破坏活动。
《羊城晚报》报道称,四名在抵制日货中打砸日系轿车的人员已被检察院批捕。微博“新华广东快讯”公布9月16日下午广州天河区一些人打砸车辆的照片,要求征集线索,“揪出不法分子”。西安市警方9月16日发布通告,“为维护稳定,保障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今后禁止在明城墙以内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活动。微博“西安公安”警告“‘爱国’不是挡箭牌,侵犯私产就是犯罪”。
9月16日新华社发表评论称,“日本政府所谓‘购买’钓鱼岛的行为,是对人类反法西斯胜利成果的公然否定,是对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法律文件二战结论的恶意篡改”,是“与人类正义为敌”。这表明中国政府已把这一轮的中日纷争上升到维护二战后世界秩序、防止二战重演的的高度。中国政府还可能采取经济等方面的反制措施。
中日有诸多历史宿怨未解,领土争端引发的争吵近年来更趋激烈,因此而引发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反应在所难免。但是,此类民族主义主张应在正确的轨道上表达。无论是在民主还是非民主国家,国际争端都是引发抗议游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只要抗议是和平的,就没有必要将所有表达民族主义诉求的抗议者“暴民化”。在当前中国社会裂痕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对某一类人群进行“模式化”(stereotyped)叙述只会进一步加剧社会对立。
在“世界大同”仍是遥远梦想、民族国家仍是当今国际体系的基本单位的情况下,一定程度的民族主义会在各国继续存在,健康适度的民族主义也无可厚非,而健康的民族主义应该以和平、自信、克制等作为主要特质,避免过激和伤及无辜。至于那种袭击别国平民、损毁公私财物的做法,在任何国家都是违法犯罪行为,这一性质认定不应因其打着“抗日”或“爱国”而有任何差别。也许我们应该相信,中国社会已经成熟到了不需在这个最初级的问题上继续争执不休的程度。以此为共识,中国才可以建构更理性的民族主义。
爱国,不是喊喊口号,图一时之快,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之争,最终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让我们记住一个年轻人对 “中国该不该强硬反制日本”的看法。他说:我们要抵制日货,但我们在各行各业,都要比它做得好。我们的官员,比他们的廉洁;我们的街道,比他们的干净;我们的桥,比他们的结实;我们的年轻人,比他们更有未来,更有希望。